在外交学院中国国际法研究院成立暨学术研讨会上致辞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外交学院中国国际法研究院成立暨学术研讨会上致辞,供大家参考。

在外交学院中国国际法研究院成立暨学术研讨会上致辞

在外交学院中国国际法研究院成立暨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 黄进

(2021年10月20日)


尊敬的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外交学院中国国际法研究院的创立。这无论对于外交学院,还是对于中国国际法学界来说,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首先,我代表中国国际法学会,对外交学院中国国际法研究院的成立表示衷心而热烈的祝贺!

长期以来,外交学院都是中国国际法研究的学术重镇,承担着为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外交外事人才的光荣使命,在国际法教学、科研和资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加强国际法治领域合作,加强我国涉外法治体系建设,加强国际法研究和运用。在2020年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要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际法和国际法治的系列重要论述,不仅强调了国际法和国际法治在当今世界的重要性,而且为我国国际法学界指明了前进方向。可以这样说,在国际法和国际法治备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大背景下,外交学院高瞻远瞩,为进一步加强在国际法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而正式成立中国国际法研究院,可谓恰逢其时、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为此,我想借用三句古诗,以表达我的祝福:

第一句是“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谓之“传承”。外交学院是新中国最早一批从事国际法教学和研究的高等院校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外交学院就成立了专门的国际法教研室。1964年外交部在外交学院院内建立了国际法研究所。一批享誉世界的国际法学大师,如陈体强、李浩培、史久镛等曾在此从事国际法教学和研究,一时群贤毕至、星光璀璨。在一代又一代国际法专家学者的共同奋斗下,外交学院为我国国际法教学和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今天,外交学院中国国际法研究院的成立,可视为对这种学术传统的重要历史传承和赓续,衷心祝愿中国国际法研究院继往开来,再创佳绩。

第二句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谓之“奋进”。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中国已经前所未有地融入国际社会,走进世界舞台中心。中国不仅缔结了27000多个双边国际条约,缔结或者参加了600多个重要的国际公约和加入了几乎所有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而且持续积极地在领土、条约、人权、气候变化、海洋、外空、网络、极地等各个领域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大国外交战略与加强国际法的运用,外交工作和国际法实践一定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加强和深化中国外交实践中的国际法问题的研究,真正地解决现实问题,必定需要中国国际法学者的共同努力、不断奉献。衷心祝愿中国国际法研究院能成为中国国际法研究的中坚力量,不断奋进、深入研究、夯实基础、厚积薄发,创新理论知识,贡献真知灼见。

第三句是“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这谓之“开拓”。进入新世纪,国际关系和国际法已进入大调整、大变革的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中国是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与未来发展的重要国家,中国人民是维护世界和平及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未来的国际关系和国际法发展当中,中国必然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面临更多的新风险、新问题和新挑战。在这个国际关系和国际法出现重大变化与发展的时代面前,中国国际法学者需要具有世界眼光和开创性思维,不断拓宽和发展国际法理论研究,提出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方法。因此,也衷心祝愿中国国际法研究院未来会成为中国国际法研究的前沿阵地、开拓先锋。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中国国际法学会与外交学院渊源深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国国际法学会的秘书处长期设在外交学院,外交学院及其国际法系所在人财物各个方面为学会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提供了许多帮助,恩惠卓异,厥功至伟。在过去几年里,中国国际法学会和外交学院携手创办了《国际法学刊》、全球健康与全球治理英文网站,还共同开展了不少有助于推动中国国际法研究繁荣发展的工作和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我相信,在外交部的统一领导和指导下,我们双方这种友好合作、共同进步的关系,在未来一定会更进一步、更上一层楼。

最后,再次祝愿外交学院中国国际法研究院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

谢谢大家!



推荐访问:国际法 在外 致辞 在外交学院中国国际法研究院成立暨学术研讨会上致辞 在外交学院中国国际法研究院成立暨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外交学院国际法研究生导师